第6节 形位公差设计
当功能要求零件要素的形位公差精度要求小于或明显大于一般公差的规定数值时,应该在设计图样上单独注出该要素的适当的形位公差项目及其公差数值。
注出形位公差的基本原则就是经济地满足使用性能要求。
形位公差的项目及其公差带形状应按零件使用性能要求、需要重点控制的加工误差类型和检测能力选定。
注出形位公差值的选用主要采用类比法。设计注出形位公差值时,应该首先满足功能要求,并同时充分考虑加工能力和加工及检测成本因素。表4-4列举了常用加工方法能够实现的直线度和平面度精度等级。

对同一被测要素规定多项形位公差项目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素线的形状度公差值应小于该素线形成的面的形状公差值;
(2) 同一被测要素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其定向公差值;
(3) 对同一基准或同一基准体系、同一被测要素的定向公差值应小于其定位公差值;
(4) 同一被测要素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其定位公差值;
(5) 回转表面及其素线的形状公差值和其轴线的同轴度公差值均应小于相应的跳动公差值。同一要素的圆跳动公差值应小于其全跳动公差值。
形位公差的数值应该与相关尺寸公差及表面精度的数值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