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牛顿的液体内摩擦定律。 2) 粘度  
          
              液体的粘性大小可用粘度来表示。粘度的表示方法有动力粘度μ、运动粘度ν、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μ
          式(1-5)中μ为由液体种类和温度决定的比例系数,它是表征液体粘性的内摩擦系数。  
          
           如果用它来表示液体粘度的大小,就称为动力粘度,或称绝对粘度。  
           动力粘度μ的物理意义是:液体在单位速度梯度下流动时单位面积上产生的内摩擦力。动力粘度的单位为Pa·s(帕·秒,N·s/m2 
            )。  
           以前沿用的单位为P(泊,dyne·s/c m2)。单位换算关系为 
             
           1Pa·s = 10P(泊)= 1000 
            cP(厘泊) 
            
            (2) 运动粘度ν 
            
            液体的动力粘度μ与其密度ρ的比值,称为液体的运动粘度ν,
            即  ν=μ/ρ                     
            (1-6) 
            运动粘度的单位为m2 /s。 以前沿用的单位为St(斯)。单位换算关系为  
            
           
            1 m2 /s=104 St(斯)=106 cSt(厘斯)  
           
            就物理意义来说,ν不是一个粘度的量,但习惯上常用它来标志液体粘度,液压油液的粘度等级是以40℃时运动粘度(以mm2/s计)的中心值来划分的。 
             
           
            例如,牌号为L—HL22的普通液压油在40℃时运动粘度的中心值为22 mm2/s(L表示润滑剂类,H表示液压油,L表示防锈抗氧型)。 
            
            
            (3)相对粘度 
              
            
            相对粘度又称条件粘度,它是按一定的测量条件制定的。根据测量的方法不同,可分为恩氏粘度°E、赛氏粘度SSU、雷氏粘度Re等。我国和德国等国家采用恩氏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