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测量基准

2) 精度特性
  量块按其制造精度分为五个“级”:00、0、1、2、3和K级。00级精度最高,3级精度最低,K级是校准级。
分级的依据是量块长度的极限偏差和长度变动量允许值。
  量块长度的极限偏差的含义与一般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相同,它是制造时量块长度实际偏差允许变动的界限值。量块长度的上、下极限偏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对量块长度的标称尺寸(基本尺寸)对称分布。
  量块长度变动量允许值的概念与形位公差中规定的面对面的平行度公差的概念相似。量块长度变动量定义为量块测量面上最大量块长度与最小量块长度之差。
  各级量块的长度极限偏差和长度变动量允许值列于附表10—2,其中3级量块较少采用。
  K级的长度极限偏差与1级相同、长度变动量允许值与00级相同,仅用于经光波干涉法测定其实际中心长度后作为检定0、1、2级量块的基准。
  量块生产和使用企业大都按级生产、销售和使用量块。用量块长度极限偏差控制一批相同规格量块的长度变动;同时,用量块长度变动量允许值控制每一量块的长度变动量。用户则按量块的标称尺寸使用量块。因此,按“级”使用量块必然受到量块中心长度实际偏差的影响,将把制造误差带人测量结果。
  例如标称尺寸为30mm的2级量块,由附表可知其中心长度极限偏差为土0.8μm。也就是说,任何一块30mm的2级量块的中心长度实际偏差都允许在±0.8μm内变动。因此,由于按标称尺寸30mm使用该量块而导致的测量误差就等于其中心长度的极限偏差的数值0.8μm。
  在量值传递工作中,为了消除量块制造误差的影响,常常按量块检定得到的实际尺寸使用。各种不同精度的检定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测量不确定度的量块,并依此划分量块的等别,如图10—1所示。
  显然,按“等”使用比按“级”使用可以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较小的测量不确定度)。但是,量块必须经过检定,并给出每块量块的中心长度实际偏差,不仅增加费用亦给实际使用带来不便。因此只在量值传递工作中,才按“等”使用量块,生产实际工作中均按“级”使用量块。

4 线纹尺


  线纹尺是尺寸传递的另一种媒介,按其精度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一、二、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一、二等标准玻璃线纹尺等等。
标准线纹尺的类型及特征见表10—1。

              第[1][2][3][4][5][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