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与分析方法 (一)

控制图法

    控制图法是通过采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进行质量控制管理的一种方法。它把质量数据与计算确定的控制界限相比较,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是否出现系统性差异,进而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异常现象,达到控制生产或服务过程、保证质量的目的。如图所示为一控制图,图中有中心线、上控制界限UCL和下控制界限LCL,并将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统计数值成图。

    评定加工过程的状态,发现并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失调现象,从而起到保证质量、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减少废品和返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可以区分质量的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使操作者减少不必要的过程调整。提供重要的过程参数数据以及它们的时间稳定性。

    任何一个生产过程,不论它是如何精确设计和精心维护,总存在着一定量的固有的或自然的变化。它是由许多偶然因素形成的偶然波动的累积效果。由于这种波动比较小,所以认为这时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或稳态。

    此外,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也发生由异常因素造成的异常波动,如由于设备调整不当、人为差错或原材料缺陷导致的质量波动。与偶然波动相比,这种异常变化要大得多,而且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趋势和规律,此时认为生产过程处于失控状态。

    受控状态是生产过程追求的目标,此时产品的质量是有把握的。下图说明了控制图的控制原理。正常情况下测点值是正态分布的,落在控制界限之内的概率远大于落在控制界限之外的概率。反之,若测点值落在控制界限之外,可能是属于正常情况下的小概率事件发生,也可能是属于过程异常发生,相对来讲,后者发生的概率要大得多。这正是控制图的统计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