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齿轮精度设计
2 精度项目的选用
精度项目的选用主要考虑精度等级、项目间协调、生产批量和检测费用等因素。
精度等级较高的齿轮,应该选用同侧齿面的精度项目,如齿廓公差、齿距公差、齿线公差、切向综合公差等。精度等级较低的齿轮,可以选用径向综合公差或齿圈径向跳动公差等双侧齿面的精度项目。因为同侧因面的精度项目比较接近齿轮的实际工作状态,而双侧齿面的精度项目受非工作齿面精度的影响,反映齿轮实际工作状态的可靠性较差。
当满足传动精度要求选用切向综合总公差Fi'时,满足传动平稳要求的公差项目最好选用—齿切向综合公差fi';当满足传动精度要求选用齿距累积总公差Fp时,满足传动平稳要求的公差项目最好选用单个齿距极限偏差±fpt。这样选择的主要原因是它们两两可以采用同一种测量方法。
生产批量较大时,宜采用综合性项目,如切向综合公差和径向综合公差,以提高检验效率,减少测量费用。精度项目的选定还应考虑测量设备等实际条件,在保证满足齿轮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计及测量检验过程的经济性。
表8—9列出了各类齿轮推荐选用的精度项目组合。

必须指出,在齿轮精度设计时,如果给出按国家标准的某级精度而无其它规定时,则该齿轮的同侧齿面的各精度项目均按该精度等级确定其公差或极限偏差值。切向综合公差、齿廓和齿线的形状公差与倾斜极限偏差都不是必检的项目。
根据供需双方的协议,齿轮的工作齿面和非工作齿面可以给出不同的精度等级。也可以只给出工作齿面的精度等级,而不对非工作齿面提出精度要求。
此外,径向综合公差和齿圈径向跳动公差不一定要选用与国家标准规定的同侧齿面的精度项目相同的精度等级。因此,在技术文件中说明齿轮精度等级时,应注明标准编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