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齿轮精度设计

3 配合的选用

  为了保证齿轮传动正常工作,装配完成的齿轮副必须形成间隙配合。所以齿轮配合的选用就是合理侧隙的选用。
  如前所述,侧隙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保证润滑和补偿变形,所以,虽然在理论上应该规定两个极限侧隙(最大极限侧隙和最小极限侧隙)来限制实际侧隙,但由于较大侧隙一般不影响齿轮传动的功能。因此,通常只需规定最小(极限)侧隙,且最小侧隙不能为零或负值。
  表8—8列出了一般齿轮传动推荐的最小法向侧隙jnmin的数值,可供设计参考。

  必要时,可以将法向侧隙折算成圆周侧隙或径向侧隙。
  影响侧隙的因素除了中心距以外,主要是齿轮的齿厚S。
  齿厚上偏差(Esns1、Esns2)不仅应满足齿轮副工作的最小法向侧隙的要求,而且要补尝其它误差(如齿距、齿向、轴线平行度等)所引起的侧隙减小量jn
  jn值可按下式估算:

  两互啮齿轮齿厚上偏差之和可由jnmin、jn和fa按下式计算得到:

  若取Esns1=Esns2=Esns,则:

  再根据工艺条件(切齿方法)确定可以达到的齿厚公差Tsn,则齿厚下偏差Esni可按下式算得:Esni=Esns-Tsn
  齿厚公差可以按下式估算:
  由于齿厚下偏差只影响齿轮副的最大侧隙,所以通常可以由工艺保证。齿厚合格条件可以简化为: Ena≤Esns

  应该注意,为了保证最小侧隙,齿厚偏差必须为负值,即实际齿厚应小于公称齿厚。在工艺上就是通过减薄齿厚来获得侧隙。
  由于齿厚测量通常以齿顶圆作为测量基准,测量准确度不高,所以可以用公法线偏差代替齿厚偏差。相应地,规定公法线长度上、下偏差,代替齿厚上、下偏差,要求满足(参见图8—13): (Ebni≤)Ebn≤Ebns
  以上关于齿轮配合的项目基本上与其精度无关。

                   第[1][2][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