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概论

  量规公差带的位置,即量规公差带内缩在被测要素相应公差带的位置,代表量规在制造时为使用过程预留的磨损余量的大小。内缩位置的大小,与量规使用寿命和发生验收误废的几率相关。内缩位置大,预留磨损量大,量规使用寿命长,发生验收误废的几率多;内缩位置小,预留磨损量小,量规使用寿命短,发生验收误废的几率少。
  量规使用精度体现为规定的量规磨损极限或允许磨损量。对于在使用时经常通过被检验零件的量规(如通规),磨损较大,应规定其磨损极限,以限制其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一般情况下,量规磨损极限就是量规公差带内缩位置的起点。
  新制造的量规必须位于其制造公差带内,而量规在使用中则可以磨损到起磨损极限。
  量规公差带的大小和位置,直接影响被检验零件的合格性判断(误收和误废)和制造经济性,必须在保证不产生误收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制造和成本。
  以轴用尺寸量规为例,若通规和止规的尺寸位于被检验零件尺寸公差带之外,则有一部分尺寸超出公差带的零件将被误认为是合格的,造成误收,相当于扩大了被检验零件的尺寸公差,影响零件的使用要求;若通规和止规的尺寸位于被检验零件尺寸公差带之内,则有一部分尺寸位于公差带以内的零件将被误认为是不合格的,造成误废,相当于缩小了被检验零件的尺寸公差,影响加工的经济性,如图12—1所示。

5。量规使用

  一般情况下,车间加工人员应该使用较新的、磨损较少的量规,检验人员应该使用磨损较大的、较旧的量规,用户代表应该使用接近磨损极限的量规。这样由生产人员自检合格的工件,检验人员验收时也一定合格。
  应该在接近标准测量温度20℃、量规与工件基本等温的情况下使用量规检测。
  检验应该在量规自重的作用下进行,只有在量规自重较轻或检验水平方向的要素时,才准许对量规稍微施加微小的测量力,检测时不允许施加过大的测量力,也不允许边推进边旋转。
  当使用多个合格量规检测得到不同的检测结果时,只要其中有一个量规检测结果合格,就应该认为该工件的检测结果是合格。

        第[1][2][3]页